‹ 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 go 回复: 1 | 浏览: 295 |倒序浏览 | 字体: tT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宝宝生日
2009-12-19 
帖子
757 
楼主
发表于 2012-12-11 17:37 |只看该作者 | 最新帖子 |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| 发短消息 | 加为好友 | 字体大小: tT
宝宝的饮食习惯应当从小培养,让他口味“杂”些,食谱宽些,孩子摄取的营养也会更全面。
  可是,你有没有必要因为孩子不爱吃某样菜,而在饭桌上和孩子较劲儿呢?孩子有没有选择食物的权利呢?至少西方营养学家认为,吃饭时高兴比什么都重要。
  孩子不喜欢吃胡萝卜,可以让他吃南瓜,因为两者都富含胡萝卜素;孩子不爱喝牛奶,可以让他喝酸奶,因为它们都是钙质的优良来源。菜场里至少有几十种蔬菜,这些蔬菜的营养价值大同小异,孩子应该有权选择吃什么。更何况,自己“点”的菜,吃起来当然就更香了。
  大多数孩子对餐桌上的菜肴是没有“成见”的,今天爱吃黄瓜,明天爱吃冬瓜,只要吃的时候有新鲜感,他就爱吃。很多孩子对食物的记性也很差,上个星期还说不爱吃的菜,下个星期又会吃得香着呢!所以,你不必为了孩子吃什么,不吃什么而和他较劲儿,最后闹得孩子只能挂着眼泪吃饭。
  当然,家长有责任对孩子进行营养教育,这种教育可以渗透在带孩子去采购的时候、让孩子在厨房帮忙的时候。饭桌上讲究用餐的氛围,如果端上一盘炒胡萝卜丝,就对孩子说:“不许挑食,不准不吃胡萝卜。”那孩子的好心情就被你破坏了。其实,你可以略施烹调小计,把胡萝卜剁碎,和肉一起做馅,炸小丸子、包小饺子,孩子准能一口一个。
  别给孩子随便戴上“偏食”的帽子
  合理、平衡的膳食应该包括这几类食物,也就是膳食宝塔的那几层:五谷加薯类、蔬菜水果、鱼禽肉蛋、牛奶大豆及其制品。
  严格地说,孩子只有对某一类(或某一层)食物吃得极少或不吃,才算得上“偏食”。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任何一个“症状”,你就应该注意孩子是否“偏食”了。
  症状一:每次吃饭,不吃小碗里的米饭或面食,光吃肉就饱了。
  症状二:看见青菜,要么不吃,要么含在嘴里咂咂味儿就吐了。
  症状三:最爱吃鸡蛋,一天至少要吃三四个,打出的饱嗝都带着蛋味儿。拉屎的时候却总是很困难。
  症状四:贪食油炸食品,一次吃的量可以顶一天的饭量。
  症状五:就爱喝牛奶、吃酸奶、啜吸“奶昔”,不正经吃饭。
  当然,还有光爱吃水泡饭不吃菜等等,他们也属于有偏食倾向的宝宝。
  应对“偏食”的方法
  方法一:饥。
  控制孩子的零食供应,以定时、定量的“供给制”代替想吃就给的“放任制”。您可以给孩子安排适当的活动,让孩子在饭前有饥饿感,这样,他就会“饥不择食”了。
  方法二:变。
  主食和副食要经常变花样,您应该学会利用食物的色、香、形来诱惑宝宝。这样,在食物入口之前,孩子会通过视觉、嗅觉而产生食欲,他的消化液也会提前分泌,食物吃到口里后,就会觉得特别美味了。
  方法三:带。
  家长首先不能偏食。饭菜上桌后,您要带头叫好,吃得津津有味,这样准能把宝宝的馋虫引出来。
  方法四:配。
  多烧一些组合菜,因为荤素搭配能相互借味。例如,改炒鸡蛋为西红柿炒鸡蛋,改卤猪肝为甜椒炒猪肝。
  方法五:馅。
  把菜、肉剁碎了做馅。饺子最“包容”,有粮、有菜、有肉,不妨让孩子多吃些。
  方法六:查。
  如果孩子严重偏食,就得去医院查查。贫血缺锌、寄生虫等原因都会影响人的“口味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没有查出生理上的原因,还要检查是否是心理因素导致了孩子偏食
  在一次咨询活动中,我曾遇到一个6岁的小男孩。他平时常被人欺负,做什么事都说“我不行”。有一次,他自己剥煮鸡蛋吃,一下、两下,蛋壳就破了、散架了;一口、两口,他就把鸡蛋“消灭”了。从剥蛋壳的过程中,男孩体验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――成功。于是,男孩对鸡蛋特别偏爱,每天都要吃好几个鸡蛋。心理上的饥渴,使这个孩子得了“鸡蛋病”。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宝宝生日
2009-12-19 
帖子
757 
面对挑食问题真的很头痛
‹ 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
专家教你认识与应对孩子偏食
快速回复

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 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: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: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-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    版权保护投诉指引
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6]7051-1702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/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:020-85505893/18122325185 举报邮箱:kf@mama.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:kf@mama.cn

回顶部